栏目导航
黑石山陈独秀题刻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陈独秀题刻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聚奎中学校内,刻于1940年,坐北朝南,北偏西30度,面积7平方米。碑呈长方形,篆体阴刻“癸亥集字补刻 大德必寿 独秀”,题刻长3.65米,宽1.43米,其中“大”字长0.5米,宽0.3米,“德”字长0.48米,宽0.3米,“必”字长0.48米,宽0.31米,“寿”长0.49米,宽0.3米。该题刻是由陈独秀于1940年赠给邓鹤年而镌刻于黑石山的鹰嘴亭上,“文革”期间被毁,1985年鹰重镌。题刻为陈独秀世界观的写照,为研究晚年即抗战时期陈独秀在江津的生平事迹提供了实物资料。
黑石山郭沫若题刻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郭沫若题刻位于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聚奎中学校内,刻于1984年,坐北朝南,面积2平方米。1942年4月,郭沫若在北碚举行的白屋诗人手稿展览会后,阅读了吴芳吉1919年前后的日记后而作此诗,诗文为:“廿年前眼泪,今日尚新鲜。明月楼何在? 婉约词有笺。怆然醴手泽,凄切动心弦。赖有侯芭在,玄文次第传。民纪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北泉遇光午兄,出示碧柳先生此节日记,阅后不禁怆然,即成此律。郭沫若”。诗文分五行于1984年行书阴刻于函谷石上,诗文宽.4米,高1.45米。此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郭沫若与吴芳吉在上海时曾交往,对吴芳吉甚是了解,此题刻对研究吴芳吉、郭沫若及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文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黑石山于佑任题刻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于佑任题刻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聚奎中学内,座西南朝东北,北偏东10度。东靠鹤年堂,南接川祖庙,西北被树木拥抱。该题刻为于佑任在抗日战争时期体书,刻于三面体塔型石碑上,在鹤年堂前,文革中,碑与字俱毁,1981年重镌刻。该题刻占地仅3平方米,题刻碑高3米,三方分别刻“奋乎百世,顶天立地,继往开来”。该题刻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研究于佑任书法艺术及重庆作为抗战陪都时期的文化交流和发展状况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黑石山九曲池题刻群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黑石山九曲池题刻群位于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聚奎中学校内的九区池,建造年代不详,坐北朝南,北偏西20度,面积27.4平方米。题刻群刻于一个石包的上方,南行楷阴刻冯玉祥诗,内容为:“黑石山 冯玉祥 白沙镇,黑石山。吴芳吉,有坟院。吴先生,是铁汉。认真理,能苦干。在清华,不回还。中外人人把头点,被围八个月,那是在西安。有米送人,自己饿死亦安然。志士仁人心,既是英雄又好汉。我走到坟前,诚恳来祭奠。好朋友,未相见,彼此永远记心间。谁想到,今天经过黑石山,男女学校二大片,永远桃李无边缘。 甲子正月广元侯正荣书”,此题刻石冯玉祥1944年3月所作,后人刻。北行楷阴刻吴宓诗,诗文内容:“怀碧柳 泾阳吴宓雨僧 一九四五年二月三日作 何处寻碧柳?白沙谒墓来。围城吟卷在,诗国霸图开。天地英灵气,古今卓英才。人琴知己感,生死鹡鸰哀。 一九八四年五月 成都徐元闻书”。此诗是吴宓1945年作,1984年镌刻。东行书阴刻吴芳吉诗,内容:“九曲池中鱼跃,锦鳞日映斑驳。铿然起处波圈,画破云开寂寞。九曲池中鱼跃,圆荷叶底泼泼。静观不用钓丝,开怀与尔皆乐。九曲池中鱼跃,一双翠鸟窥着。还当化尔贪饕,诗人在此休攫。九曲池中鱼跃,鉴止亭边花落。隔花人鱼互看,鱼情于我谁若? 一九八二年碧柳 黑石山”。该题刻群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冯玉祥、吴芳吉和聚奎书院重要实物证据,更是了解重庆作为抗战陪都是的历史、文化及艺术重要途径。
鹤年堂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鹤年堂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村,建于1928年,坐东朝西,北偏东10度,面积1581平方米。堂外左侧有一三面形石碑,堂的南方20处有一古建筑川主庙,周围参天大树环抱。外观仿日式建筑,内结构仿罗马歌剧院建筑,作为当时聚奎中学的大礼堂使用,号称川东第一大礼堂。抗战期间,文幼章、陈独秀、冯玉祥等许多名人都曾在此登台讲学或演讲,宣传抗战。鹤年堂为土木砖石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屋顶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19.96米,进深9间36.83米,堂高12.98米,西为门厅,东为休息厅,中七间为礼堂,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大厅,上层为参会者听讲之用,室内结构分两大部分,西端一间为门厅,两侧设小门进入大厅。大厅西端有一仿歌剧院的舞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高洞电站旧址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高洞电站位于江津区白沙镇高洞村驴子溪高洞瀑布下面左侧,建于1944年,面积5000平方米。电站机房坐落在悬岩边沿,呈圆洞形,落差20米,圆洞直径4米。该电站为坝后式,从机房到井的顶部像螺旋式逐渐上升,共7层,梯步有130多步。机房底部呈壶胆,通长32.7,宽5.9米,顶部呈梯字型。装机容量发电组2台,共计120千瓦。1944年,由夏仲实等人倡议入股筹建,吴震寰任工程师。抗战时期,由于资金问题,工程于1945年4至5月停工两个月。1946年建成,这是我国早期自行设计施工,制造机电设备的水力发电厂。为白沙及其附近乡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这也为南方水力发电提供了模板。既利用了当地水势资源,又不污染环境。也是现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好体现,具有极高的既经济价值,科学价值,这对研究抗战时期江津乃至重庆的水利、科技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颜实甫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颜实甫(1898—1974) 江津石蟆人,教育家、翻译家。早年就读于聚奎小学。1919年,与聚奎同学邓矩芳等赴法国勤工俭学,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又考入巴黎大学研究院。1935年夏归国。抗战爆发后,回川任国立编译馆编审,后应邀任聚奎中学校长。1953年调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讲世界文学。
邓鹤年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字蟾秋,邓石泉第五子,民族资本家。早年继承洪顺祥盐号,成为川盐“江津帮”代表,又开办大有恒钱庄,富甲一方。1926年捐款兴办图书馆,1932年创办江津农工银行,在重庆开办火柴厂和曾家岩玻璃厂,在自贡组织“福川盐号”。1935年,与邓燮康筹建江津县救济院,任首届院长。抗战爆发后,佛学支那内学院迁来江津,他捐巨资为学院购买地皮,并在白沙举办石泉义仓,赈济受灾民众。70寿辰时,将所收法币3.5万余元礼金全部捐赠聚奎中学,设立“邓蟾秋奖学金”。他一生积累百万家产,多用于捐助办学,培养人才,兴办公益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庆市文史馆馆员。1953年辞世。
邓鹤丹、邓燮康合葬墓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墓地位于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村,座东朝西,正东西方向,周围撑天大树环抱,为邓鹤丹(1872-1943)和邓燮康(1907-1978)合葬墓,邓鹤丹为聚奎中学创始人之子,邓燮康为邓鹤丹之侄。1943年10月,邓鹤丹葬于此地,1978年,邓燮康死后部分骨灰归葬于此。墓冢呈方形,长4.5米,宽3.1米,墓冢前0.2米处有墓碑一通,高1.25米,宽0.79米,镌刻“邓鹤丹、邓燮康先生之墓,乙丑陈卓吾书。”叔侄二人捐款办学,将毕身精力,用于教书育人。特别在抗战时期,外地文化名流大量流寓白沙,他们抓住机遇,礼聘名师授课,邀请文化名人进行讲学讲演,为发展白沙乃至江津的教育,培育人才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燮康还鼎立为来白沙的文化机构和公私立大中学校以及随之而来的名流学者提供帮助,支持抗日救援运动。陈独秀流寓江津病逝后,燮康与叔父蟾秋为之料理后事。冯玉祥将军到白沙募捐抗敌,燮康慷慨解囊。此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邓氏家族在江津的地位和影响,特别是重庆作为抗战陪都时期邓氏家族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邓少琴墓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邓少琴墓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村,建于1990年,坐北朝南,北偏西20度,面积90平方米。邓少琴,巴蜀史一代宗师,1897年4月8日出生于白沙,与吴芳吉、张采芹并称“聚奎三杰”。“九一八”之后,发表了许多宣传抗日的文章。其后,他先后在南充、遂宁、合川一带主持救济工作,或白沙主持复兴工作,在青城山、峨嵋山考察旅游条件,沿长江三峡和嘉陵江上游考察航运情况。1943年冬,开始潜心研究四川史地。解放后,参加西南博物院筹建,主持日常工作,1990年1月16日病逝于重庆,11月1日归葬于黑石山。此墓墓冢呈梯形,上底长2.08米,下底长为3.06米,梯形高5.1米,墓冢通高12.7米。墓冢墓周围嵌有条石,墓冢西边中央有刻有墓志石碑一块。墓冢前0.36处立有方向墓碑一通,宽2.4米,高14.9米,镌刻行楷“巴蜀史学家邓少琴先生之墓。”此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对研究邓少琴其人、巴蜀文化发展史,特别是研究重庆作为抗战陪都时期的史学、旅游业等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Rss订阅